观看记录
  • 我的观影记录
电影首页 中俄文化年来临,佳作频出百看不厌?

中俄文化年来临,佳作频出百看不厌?

提到近期文化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中俄文化年”必占据其一。

为庆祝中俄建交75周年,中俄两国决定在2024-2025年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项目,以进一步释放两国文化合作潜力,共同开创中俄文化交流的新未来。

实际上,中俄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早在上世纪苏联电影创新作品和蒙太奇理论在世界电影流派中备受关注时,中俄之间就在电影领域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合作。

不仅有多位电影专家前来任教,我国也派出电影相关专业的学生到苏联国立电影学院学习深造,目前我国的电影教育体系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建立并不断完善的。

因为有着如此辉煌的历史积淀,新世纪以后,尽管经历了90年代产业破败、文化破碎的打击,俄罗斯依旧建构出了独具一格的电影特色,也呈现出佳作频出的态势。

继承诗意,发展特色

我国学者刘继南曾指出,国家形象是人们经由各种媒介,对某一国家产生的兼具客观性和主观性的总体感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电影被视为意识形态传输的重要形式,其中战争电影对国家形象的构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新世纪以后,为了与历史前景做切割、建立起独属于俄罗斯的国家形象,战争这一类型成为大量电影创作者表述与建构的温床。尤其是在试图融入西方、彻底革新电影风格体系失败后,俄罗斯战争电影的目光开始由外转向内。

一方面,它继承了苏联“诗电影”中独特的诗意化风格,以电影为诗,跳脱单纯的商业性创作方式,将比喻、寓意等情感性艺术手法融入影响之中。

以2015年上映的战争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为例,影片改编自苏联作家的同名小说,描写了战争期间5名女战士在长官的带领下与16名德国军人誓死周旋,最终女战士全部壮烈牺牲的故事。

尽管有老版作品珠玉在前,新版仍在继承俄罗斯民族语言特征的基础上,塑造出了别具一格的风味。从对村落、森林与连绵高山近乎温情的呈现、到对每位女战士日常生活与战争表现的精彩画面表达,都意图以充满诗意的方式揭露战争的残酷。

另一方面,它又从历史背景中汲取养分,将俄罗斯民族特殊的叛逆精神融入到创作之中,无论角色设置到剧情发展,反抗都是草蛇灰线般的存在。

例如2020年俄罗斯与德国的合拍片《波斯语课》,影片以纳粹集中营的大屠杀为切入点,讲述犹太人吉尔斯自称是波斯人,通过编造并教授上尉科赫“波斯语”活到战争结束的故事。

表面上吉尔斯的存活是顺从并讨好科赫的结果,但其实影片通篇都呈现出了一种温和的反叛精神,看似高高在上、掌握生杀大全的科赫不过是在被吉尔斯戏弄,而科赫被抓后,因说出虚假的“波斯语”逃命失败的结局,也寓意着反叛彻底成功。

在继承历史传统、发扬民族精神的基础之上,俄罗斯的战争电影创作者也不忘痛定思痛、认真研究好莱坞的电影制作模式,探索兼具商业性的奇观化表达形式。

2019年,《猎杀T34》上映仅几日就席卷了俄罗斯本土电影票房榜,这部根据二战真实事件改编的影片,聚焦二战时期战功赫赫的“T-34坦克”,讲述的是苏军战俘尼古拉从德军集中营率众杀出重围,并成功逆袭、击溃德军的故事。

虽然剧情较为简单,但影片对战场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刻画,对耶格尔和尼古拉这对宿敌之间对决节奏的设计,才是在一众战争片中脱颖而出、在中国上映后同样引发热议的秘诀所在。

纯真唯美,浪漫现实

现实主义曾经是苏联电影的主要特色,创作者在拍摄手法、电影内容以及核心思想等方面各种别出心裁,以借用电影来反映现实生活黑暗、揭露社会矛盾。

因为有着这样的历史前景,在新世纪俄罗斯的社会环境稳定后,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依旧弥散在俄罗斯类型电影的各个角落,哪怕爱情电影中也同样不例外。

创作者摒弃了传统爱情电影中一味的浪漫主义,表达着“战斗民族”特有的爱情风格。

它讲述的故事唯美却并不飘渺虚幻,哪怕是在以奇幻为背景的故事中,也要通过对角色的立体塑造赋予其充满现实主义的精神力量。

以国内传播范围最广的《他是龙》为例,影片讲述的是一位即将出嫁的姑娘米拉被恶龙阿尔曼掳走,阿尔曼不认可祖先的残忍作为、留下了米拉的性命,两人在相处中相爱、最终成功打破诅咒的故事。

一出经典的传说故事搭配两位外形精致的主演,浪漫程度直线飙升,但阿尔曼与米拉却并非传统故事中“拯救者”与“被拯救者”的关系,在让观众小鹿乱撞的唯美外壳下,主创同样将米拉勇敢、坚定与向往自由的女性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将故事背景置于现实社会,在真实的环境之下讲述梦幻纯爱故事,也是俄罗斯爱情电影的一大风格。

曾被选为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的《银色溜冰鞋》上映于2020年,它的故事灵感来自美国作家玛丽·道奇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一对来自小镇的荷兰兄妹赢得速滑比赛的故事。在俄罗斯的改编下,故事背景设置在了1900年,在世纪之交的圣彼得堡,公主阿莉莎与平民马特维浪漫邂逅并为圆梦共同训练滑冰。

公主与平民的浪漫童话故事,在融合特殊历史背景后迸发出了别样的生命力。阿莉莎与马特维追求爱情,更追求自由、平等与梦想,跨越阶级的爱恋背后,表达的更是对社会阶级矛盾的关注与意识形态冲突的思考。

而当故事发生在当下社会,搭建能够引起最大程度共鸣的公共空间,在集体记忆中作表达,成为创作者将浪漫爱情落地化的有效手段。

《彼得调频》的创作手法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为彼得调频电台主播的女主角玛莎,在即将和未婚夫携手步入婚姻殿堂之时,突然对爱情和生活产生了怀疑,在此时她邂逅了同样处于迷茫之中的建筑师男主角马克西姆。

二人之间情感的纠缠与圣彼得堡这座城市紧紧相连,影片中对街头人群、城市建筑与街道风景的呈现,给显得虚幻飘渺的故事增添了几分浓郁的现实色彩。

脑洞大开,沉浸刺激

科幻电影因能映射大众对未来空间的想象,并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可以不断突破创作的藩篱,早已成为近几年全球市场上备受追捧的宠儿,从美国的科幻系列大片到中国的《流浪地球》系列,票房都一再突破新高。

相比于战争电影在意识形态的夹缝中艰难妥协,爱情电影出圈频次一再缩小,俄罗斯科幻电影则展现出了强势突围的态势,成为更吸引市场关注的存在。

这一现象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俄罗斯工业的完整强大,只有庞大的工业体系才能推出相应的技术、支撑创作者完成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奇的脑洞,让观众得以沉迷其中。

曾荣获多个奖项的《俄罗斯方舟》是科幻电影脑洞狂飙的经典,影片讲述了一名当代电影人与来自19世纪的法国外交官结伴在宫殿中徘徊,共同见证俄罗斯近200年以来历史演变的故事。

影片时长达99分钟,没有传统科幻电影中过多的惊险场景,但全片“一镜到底”的长镜头使用同样使其成为影史中让人啧啧称奇的技术类代表,创作者用摄影机镜头模拟的主观视角,不仅增添了观影情趣,也奠定了俄罗斯科幻电影“出其不意”的美学根基。

当然,单纯的想象力发掘与技术手段创新,并不足以维持俄罗斯科幻电影的有利地位,因为在科幻电影制作过程中,创作者常通过探寻新的融合化表达方式,赋予影片更深层次的思想诉求与文化符号能指。

于是,通篇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奇观展现的《硬核亨利》应运而生,影片讲述了男主亨利在死亡边缘被妻子救下,随后被改造成人造人特工的他凭借一己之力,救回被绑架妻子的故事。

在拍摄时,影片应用众多不同视角进行取景,大量的CG特效与声画搭配体现出氛围的惊险刺激。而亨利除了肢体语言自始至终一言不发的设定,更进一步让观众代入到这一角色中,现实与幻境设定相结合的风格,充分调动起了观众的共鸣,营造出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新世纪以来,俄罗斯电影在各类型的探索深耕都曾对电影产业起到鲜明的推动作用,俄罗斯文化部长柳比莫娃称,2024年以来,已有7部俄国产电影票房收入超过10亿卢布,国产电影在俄罗斯本土的占比已达到7成,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但在整体向上的繁荣趋势下,由于作品商业属性与对外宣传政策的薄弱,俄罗斯电影的对外传播交流仍存在着短板,若想要在国际电影市场传播并持续扩大影响力,在市场化营销层面作努力、加强与国家间的交流合作必不可少。

而通过中俄文化年这一富有意义的文化交流活动,相信俄罗斯也将掌握电影作品国际传播的诀窍,助推发展前景持续向好。

切换深色外观
留言
回到顶部
首页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
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