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 我的观影记录
电影首页 电视剧 从《墨雨云间》到《黑色月光》《春花焰》,复仇题材已成为爽剧新潮流

从《墨雨云间》到《黑色月光》《春花焰》,复仇题材已成为爽剧新潮流

搜狐娱乐专稿(胖部/文)

复仇剧正在成为制作新潮流。

今年暑期《墨雨云间》的成功出圈,已经推动了更多女性复仇内容的立项;而近期的港剧《黑色月光》则是源于去年《黑暗荣耀》的成功,凭借选题也获得不少关注。

复仇剧内容天然具备的爽感,让其正在成为行业认知内的某种“作弊器”。

甚至从目前的创作倾向看,这类在长剧领域算是新热点的内容,正在形成某种叙事套路。

但反过来看,《黑色月光》播出后未能重现该班底前作《新闻女王》的热度,复仇题材给剧集带来的增益,真的有那么大价值吗?

新风向

说复仇剧在此前的剧集市场不多见,或许有观众会感到疑惑。毕竟从《甄嬛传》熹妃回宫,到《回家的诱惑》品如回家,再到《延禧攻略》魏璎珞为复仇进宫,国剧里不乏经典的复仇桥段。

但事实上,如今所谓的复仇剧,即以复仇为全剧主线、以主角完成复仇的各种手段为主要情节的,之前确实不算多见。

影视策划李玥对搜狐娱乐指出:“哪怕在五年前,剧集市场都还保持着一个准则就是主角的纯洁性。”

“这一方面是源于行业创作传统的‘道德守恒’,主人公如果有违反道德的举动,那么在后续就会有惩罚,所以要有HE的话主角就不能挑战观众认知,也存在内容导向问题;另一方面是源于大众认知,因为主角应该是好人,而传统认知里的好人不应该是用心机、想害人的。”

而目前的变化,一方面伴随着市场成熟的认知提升,观众认同“好人不该被人拿枪指着”,逐渐改变了传统“小白花”式的人物塑造。

另一方面,网生文学、影视作品时代,对观众情绪的迎合也放大了“爽”的元素,“报仇不隔夜”也成为一种基于爽感的创作共识。

“当然在这种创作中,作品也依然要保持某种守恒,首先是对于主角,要强调其复仇动机的正当性,而且这种动机是需要有共情力的;其次是反派自身的不正义性,最终的下场一定是‘自作孽不可活’,是自取灭亡,主角只需要顺水推舟而不是真的出手‘害人’。”李玥指出。

而从网络小说到微短剧,复仇能够成为一种日趋同质化、套路化的创作,本身也印证了复仇题材本身的某些优越性。

以微短剧为例,今年的爆款比如柠萌影业和九州共同出品的《深宅进阶录》,宅斗复仇剧情和之后的《墨雨云间》有一定的相似性,上线24小时充值破千万;现代题材的港风微短剧《误情》,同样是大女主归来不断打脸旧日仇人的情节。

制片人欣怡认为:“无论长剧还是短剧,复仇剧的特点都是极具情绪爆点,以旧日经历的‘虐’,对比今日复仇的‘爽’,两种情绪体验都非常极致。而对于今天的观众来说,情绪价值是观看影视内容的最大需求。”

同时,对于当下的剧集产业,复仇题材本身也具有较强的融合性。

“今年的《墨雨云间》其实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复仇叙事框架,反派不断制造障碍,而主角不断反转打脸,这种强反转、强节奏恰恰是当下剧集所追求的。像《墨雨云间》能把长剧拉到了微短剧的节奏,复仇题材的选择也是关键。”

欣怡还指出,对流量艺人为主的偶像剧制作生态,复仇剧也更能释放演员表现力:“角色的性格越突出、越极致,刻画难度其实反而更低。你看复仇剧里,身负大恨、金句频出的女主,白月光男主,疯批的反派女配,一般还有个嚣张二世祖,很容易帮年轻艺人制造演技话题。”

作为长视频平台基本盘的偶像剧,目前的影响力已经不断下滑,行业性的求新、求变已经成为必然。而复仇题材目前所表现出的优势,似乎能够成为短期内刺激市场的“作弊器”。

尤其在《墨雨云间》之后,类似复仇剧的制作正在成为一种新风向。

探索

那么,复仇题材真的会成为长剧集的兴奋剂吗?

事实上,对于今年的剧集市场来说,类型题材对剧集还有提振作用,但已经越来越低。观众最终还是会结合剧集实际的制作效果,以及带动的口碑反馈来决定是否观剧。

而从制作角度看,复仇剧其实也有着不低的门槛。

李玥指出:“长剧与短剧的不同在于,短剧只需要情绪,甚至不需要情节合理性和人物,但长剧不行,因为时长决定了内容本身需要沉浸感,而具有人物魅力的主人公是必要的,需要让观众有足够的共情感和代入感。”

比如《墨雨云间》,虽然在情节逻辑上有漏洞,但主角的成功刻画,对吸引观众追看有很大帮助,薛芳菲的强大不仅在于智谋,更在于经历磨难之后的内心独立与抗争,让观众相信其与掌握权势的男主的“双强”,人物关系的拉扯成为关键加分项。

而后期李梦饰演的疯批反派婉宁公主,更对整部剧起到了极强的话题带动作用,在开头极致的自私与肆意之后,角色找到了更深层的悲剧根源与复杂人性,让奇情剧情具有了合理性,获得了广泛共情。

“复仇剧里的反派魅力,和刻画主角一样重要,因为你都要找到人物行为的合理性,以及让他们获得观众的喜爱,这样的对立关系才成立,才有戏剧冲突。这需要编剧的功底,也需要演员能演得出来。”李玥称。

从这个角度或许可以理解,为什么《黑色月光》似乎没能带动太高的讨论热情。

其实剧集延续了《新闻女王》的不少制作特点,比如同样以行业为噱头,同样突出强势女主角,也都是强节奏、“全员恶人”,而且该剧在复仇剧突出的叙事节奏上也可圈可点,保持着高频率的反转和情绪输出。

但从复仇剧的角度看,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更多地在突出叙事的功能性,或许相应地缺少一些共情感。

女主角余满月似乎永远是一副强悍的外表,没有人能真正分享其复仇的艰难与喜悦;反派则整体面目模糊,升智还是降智只看叙事需求,更缺乏足够的行为动机。

“长剧集的优势,一是时长带来的陪伴感和沉浸感,二是魅力人物实现的代入和共情感,三是叙事深度形成的价值探讨空间。”

欣怡表示,“做复仇剧,肯定要学微短剧的优点,但长剧集的要求是不会变的,内容创作的规律也是不变的。毕竟两集的时长就赶上人家整部微短剧了,凭什么让观众每天来追看你的内容?光靠节奏是不够的。”

复仇剧的加持,并不能让一部烂剧变好,但却能够让基础线以上的作品被更多地看到和讨论。事实上,这已经难能可贵了。

“如今的剧集市场,最大的问题或许就是大家没有兴趣看新剧,行业的基本盘在流失;所以如果复仇题材能帮助更多剧被看到,那么它就是有价值的。”欣怡认为。

套路

在近期开播的《春花焰》中,同样嵌套了一个复仇剧情——女主角眉林为了报青州大火毁家之仇,刺杀当年大火的元凶、男主慕容璟和,但事实上慕容并非真正下令放火之人,甚至刺杀都是他自己一手安排的局。

这种复仇元素的使用,也表现出创作者们的某种认知,如今的市场对强情绪叙事是有偏好的。

欣怡也指出:“前些年写实感、日常感的叙事,比如一些现实题材,会让观众有讨论的热情,期待在剧中看到自己的生活;但这两年,我们会感觉强戏剧化、更具‘造梦’属性的内容,会更容易获得热度。”

“这或许也是一种逃避现实?”欣怡笑称。

爽剧成为主流,曾经“过时”的虐剧也在回归。这也成为复仇剧升温的重要背景。后续刘诗诗、窦骁主演的《掌心》,杨紫、彭冠英的《簪中录》,陈都灵、辛云来主演的《贵女》,和李兰迪、敖瑞鹏的《朝雪录》等一系列大女主复仇剧即将排队“上桌”。

但也应该看到,复仇剧的增产背后,正在形成新的叙事套路。

李玥指出:“现在的复仇剧大概形成了几种套路,比如一是复仇 探案的故事,女主被灭门之后查明真相;二是复仇 宅斗,女主归来让当年害了自己的人付出代价。”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会集结志同道合者,尤其是男主;其次是被发现之后反派就反复下套,女主反复解套打脸,剧情上通过层层反转提升节奏;还有就是突出大女主人设,会有一些狠话金句的名场面等等。”

一种新风向迅速转化为新套路,这背后所折射出的行业问题,或许恰恰是剧集市场需要革新的问题本身。

欣怡表示:“行业长期以来的问题就是,用产品思维去做内容,认为是有套路、有方法论可循的,对爆款题材一拥而上进行复制。但其实恰恰是这样的思维,是如今的行业要规避的,题材的价值是会在前期带动关注,但要让观众真的坐下来看下去,只能靠内容。”

“复仇剧应该是解题思路,而不是最终的答案。”

对于影视行业来说,单一题材的突围不会是救命稻草,在市场回归理性、内容价值凸显的当下,把故事讲好、把人物做扎实,让用心做内容成为行业共识,才是最终的答案。

切换深色外观
留言
回到顶部
首页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
伦理